Playing Life 展覽 生物與設計的融合啟示


霉菌花紋——Tamara Hoogeweegen的Posterus Textilus,以霉菌製作布料圖案。(圖﹕Dawn Hung (www.sedimento.co))

「牛韌有魚」——Nienke Hoogvliet的Re-Sea-Me,以特別製皮技巧讓魚皮的耐用度能與牛皮等常用皮革媲美。(圖﹕網上圖片)

智能茶具——Alex Rothera及James Krahe的Playful Self茶具組合,能接收生物測定數據。糖罐中的砂糖會按使用者呼吸頻率而震動,又或按心跳令茶包載浮載沉,讓人放鬆,一改生物測定數據大多用於運動的主流。(圖﹕Dawn Hung (www.sedimento.co))

立體打印器官——Agatha Haines的作品Circumventive Organs,利用細胞版本的立體打印技術Bioprinting來設計器官。(圖﹕Dawn Hung (www.sedimento.co))

血液墨水自畫像——Ted Lawson的Ghost in the Machine,以設計師自身的血液製成墨水,打印出個人全裸自畫像。(圖﹕Dawn Hung (www.sedimento.co))
不知腦袋是如何被植入「設計屬文科」概念的,大抵可以追溯到中學分文、理、商科的年代,因為念設計者很多時都私修藝術一科吧。但即使是理科同學於大學選修設計,大多念數理出身,念生物的很少,將之應用於設計更是少之又少。由荷蘭Transnatural Art & Design主理的Playing Life展覽,正是生物知識與設計毋須斷層的一個設計啟示。
我中學時念生物、化學及物理,大學則到文學院念哲學及法語,當時半興趣半策略地選修了科學哲學及環保哲學的課,因為自己喜歡生物及科學,亦同樣愛哲學的思辨。一個看似沒有錢途的選科組合,卻成為大學念哲學時不可多得的基本功。科學思維能讓人更善於理性分析,而在讀到Descartes的Human Machine,又或是Rachel Carson的Silent Spring時,生物知識均令人更掌握當中的肌理。
生物設計萌芽 設計師新切入點
設計與生物的關聯,大眾大抵會以為限於生物科技如基因設計等,但其實很多日常基本的生物概念,均可用於設計。例如時裝設計師Hussein Chalayan於Central Saint Martins的畢業系列The Tangent Flows,就將服裝埋於泥土下作氧化,可算是將設計與生物化學接軌之作。早前在Design Academy Eindhoven主理的Food Non Food及Thing Nothing展覽,亦有不少以生物科技為本的作品。但隨着生物科技日漸進步的今日,生物與設計如何進一步接軌,扭轉以物理化學為本的設計,成為了設計師們的新切入點。
早前在Dutch Design Week看過Playing Life展覽,其後展覽移師到主辦單位Transnatural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大本營。整個展覽的焦點,在於利用生物科技製作而成的物料素材。在展覽入口,放有用投影機投射出展覽主題的布幕,細看可看到投影機放大投射的孑孓浮游倒影,貼合主題。
初看不特別 心思藏細胞
生物科技與設計結合的有趣之處,在於觀察的層次。很多時肉眼初看無甚特別,但當細讀展品簡介,才會明白展品的特色在於不為肉眼所見的細胞層。如Agatha Haines的作品Circumventive Organs,利用細胞版本的立體打印技術Bioprinting來設計器官,將電鰻的發電細胞化為心臟去纖顫器官,能植入體內作後備救援;Ted Lawson的Ghost in the Machine,則利用設計師自身的血液製成墨水,打印出個人全裸自畫像;Tamara Hoogeweegen的Posterus Textilus,靈感簡單,以霉菌製作布料圖案;另外Alex Rothera及James Krahe的Playful Self,則將物理與生物結合,設計出能按生物測定數據來運作的家品。
難擺道德爭議
整個展覽,最表面的閱讀是生物科技與設計能混合發展到哪個程度,能為設計師帶來哪種機遇。但深層的思考,則讓大家審視設計師及生物科技人員在今時今日的「生物道德」上該立在哪一個位置。比如Agatha Haines的Circumventive organs,好處是能救人一命,但打印器官的越界性,也是一幣兩面的道德爭議論點。生物科技與設計,一直走在擦邊路上,在實驗室及巿場均需要實驗驗證,是救世還是淪亡,只能由現場的觀者按實例判斷了。
■Playing Life展覽
地點:Transnatural Art & Design
地址:Lijnbaansgracht 148a Bg Amsterdam
展期:即日至4月15日
文﹕Dawn Hung
圖﹕Dawn Hung (www.sedimento.co)、網上圖片
編輯﹕李業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