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ing From Japan 簡約而不同的丹麥藝術


茶室展場——由建築師Elisabeth Topsøe所設計的展場,以日本茶室為靈感。

茶道坐地椅——展內有不少以供日本用為設計原點的作品,如Hans Sandgren Jakobsen的坐地椅,是為日本茶道而設計。

摺紙式燈籠——Le Klint設計的紙燈籠,以日本摺紙為靈感。

日本刀鐔——日本刀鐔為第一部分展覽的重點之一。

環保圖像日記——設計師Lis Gram所設計的織物My Japanese Diary,將紙、塑膠等編織成圖像日記。

日本風的仿效痕迹——E. Collinot及A. de Beaumont為Ornements du Japon, Recueil de Dessins pour L’Art et L’Industrie所作的插圖。
到哥本哈根的設計博物館看Learning From Japan,同行的設計師朋友說北歐的設計與日本的現代設計雖然同樣簡約,但兩者的底蘊不盡相同。這個由藝術史學家Mirjam Gelfer-Jørgensen策展的展覽,大抵可以展示兩國設計之間的和而不同之處。
誠如英國作家Charles Caleb Colton的名句,「Imitation is the sincerest of flattery」,正好形容丹麥與日本美術及設計之間的關係。一如書法都是由臨摹開始,但如果臨摹的基本要求,是要達到形神俱備的話,丹麥說到盡只是能做到形似而神不似。但形似神不似並不是貶意,而是在臨摹的過程中能活用自己概念及工藝,節外生枝出另一個境界,才是丹麥設計有趣的地方。
談到丹麥及日本設計,很容易對號入座,聯想到以木及簡約為本的設計。這個答案只答對了一半。按策展人Mirjam Gelfer-Jørgensen所著一書《Influences from Japan in Danish Art and Design 1870-2010》所示,日本於19世紀中期因被美國強迫對外開放後,丹麥亦乘勢與日本建交同時建立貿易關係,誘發丹麥在設計及美術上深受影響;直到今時今日。一如展覽將展品作概括劃分,丹麥受日本的影響可分為兩代風潮。
展現自然為主 以日為本的仿效設計
第一波,是在19世紀中葉,日本門戶初開,以展現自然和東方情調為主。一如展覽第一部分,是以自然及複雜工藝為本的作品,可以看到日本的版畫、日本刀鐔(即護手)、織物及浮世繪等,與丹麥的家品及工藝品並置。這種並置並非無因,而是展示兩國在設計上如何同樣深受自然影響,並以自然界的動植物為設計靈感。以Thorvald Bindesbøll設計的椅子為例,用上恍如日本織物作為椅子坐墊的面料,又或是Pietro Krohn的瓷器用上昆蟲作為裝飾,甚或是E. Collinot及A. de Beaumont為Ornements du Japon, Recueil de Dessins pour L’Art et L’Industrie所作的插圖,均可以看到以日為本的仿效痕迹。
深受簡約風潮影響 素材以木為主
第二波則由1950年代開始,丹麥深受日本Wabi Sabi、禪學及簡約風潮影響。這個時期的最大特徵,是設計大都以木為主要素材,展現日本木建築及工藝,如何與丹麥本身的做櫃木工接軌,如Poul Kjaerholm以摺紙為靈感的Folding Stool,又或是Rasmus Fenhann用上和紙的Hikari Lampe,都是大家近代所理解的丹麥設計。而除了木作品外,展覽亦有不少將日本美學為藍本的作品,如Snorre Stephensen所設計的日本餐具,Jacob Jensen設計的Wejra咖啡壼,甚或是Knud Holscher的Club Manhattan餐具,都多方面展現當代丹麥設計如何深受日本影響。將兩個時期對照,有趣的是雖說一國影響一國,卻換來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學交流。
這個展期長達兩年以紀念兩國建交150周年的展覽,除了展現丹麥與日本之間不同時期的分別外,亦有另一個關於不同的閱讀層次。同行的設計師朋友說丹麥與日本的現代設計雖然同樣簡約,但丹麥式簡約是簡約得來純粹,日本的簡約設計則是簡約得來具層次感。要為兩種簡約下決定性的分野,大抵是西方設計以功能為本,但日本則多一種對自然的崇敬及襌意,讓兩國同樣簡約而不同。
展覽﹕Learning From Japan
地址﹕Designmuseum Danmark
H.C. Andersens Boulevard 2
DK-1553 Copenhagen V Denmark
文、圖︰Dawn Hung(www.sedimento.co)
編輯﹕梁致德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