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H家品 人性設計觸動人心


人面報時 we+——Patience﹕高級鐘表界的設計,很多時都因為機械所限,將時間局限在精準度的層面,而在呈現時間的方式上有所保留。林登志也(Toshiya Hayashi)及安藤北斗(Hokuto Ando)日本設計組合we+,利用人臉上的眼和口來報時,嘴巴的開口作為秒針,左眼為時而右眼為分。看到扭曲的面部表情,為時間注入表情同時亦能博君一笑。(圖﹕Dawn Hung)

共生花瓶 Juergen Steineder——Habitat﹕不少朋友開始自家種植,但很多都受環境所限,更不要說做到魚植共生。由奧地利設計師Juergen Steineder設計的魚植共生花瓶Habitat,便大大減省了魚植共生所需要的空間,將之用作種植香草。花瓶內填入多泡性黏土,促進細菌生長,轉化阿摩尼亞為養分,有利魚植共生。(相片由品牌提供)

階梯瓶子 David Tavcar——Haus Scheu Honey Pot﹕David Tavcar該是新生代設計師中個人較為看好的一位,設計時怪時實用,卻有不少有趣的文化參考。如他的新作Haus Scheu蜜糖罌,便將奧地利建築師Adolf Loos的作品Haus Scheu中的階梯元素放於瓶身,讓蜜糖能沿階梯流向瓶底。(相片由品牌提供)

骨柄餐匙 Rick Owens——Masters Cutlery Collection﹕不少時裝品牌近年均加入家品巿場,當中Rick Owens的作品是較為貼合品牌的後人類(Post-Human)精神。之前推出的Masters本身有氧化銅柄的版本,今季加入骨柄版本。Masters本身以動物犬齒作為線條藍本,換上骨柄後讓設計更具茹毛飲血的感覺,一方面呈現資源不足、回歸原始的物料可能性,另一方面亦造就為不安的餐桌體驗。(圖﹕Dawn Hung)

凹凸餐匙 (STUDIO BYCOLOUR——Re:Taste of Cells)﹕我們的飲食習慣中,餐具很少被視為味覺體驗的一部分。日本女設計師秋山かおり(Kaori Akiyama)所設計的餐匙,以食物的細胞為設計點,利用Grasshopper立體打印技術,將食物的表面質地如青瓜的凹凸紋理放入匙背,讓餐具本身成為味蕾刺激的一部分,令不愛吃東西的小孩能因為「舌頭觸感」拾回對飲食的趣味。(圖﹕Dawn Hung)

智能筆記 Moleskine——Smart Writing Set﹕近年談紙媒我們想到的都是報紙雜誌。在這個定義談死與不死大抵言之尚早,但紙本身作為記錄媒界,離死期尚遠。如Moleskine推出的Smart Writing Set便用上NCode技術,當你用Pen+墨水筆在紙面畫過,即可將紀錄電子化,將紙變成電子與流動程式的一部分,將類比(analog)與電子二合為一。(圖﹕Dawn Hung)

雀鳥燈罩 MOOOI—— Perch Light by Umut Yamac﹕Umut Yamac在2014年設計了Perch Light,化燈為鳥,像鸚鵡一樣立於雀架之上。今年推出兩個新版本,一是將4個摺紙鳥形紙燈罩別於韆鞦架上,可隨意輕推擺動﹔另一款則是牆燈,讓紙鳥以側面示人。設計最有趣的地方是有效利用紙張的質感,為空間帶來詩意之餘,亦減輕其重量,讓鳥型燈罩隨風而動,帶來動感。(圖﹕Dawn Hung)
近年不少小型家品由主題設計走向人性化,觸及更多Human To Human(H2H)的主題,脫離純功能的層面。有一些以情緒觸動人心,有一些則走向後人類(Post-Human)的主題,讓活在電子世代的人類重拾人性特質。
文﹕Dawn Hung (www.sedimento.co)
圖﹕Dawn Hung、品牌提供
編輯﹕林信君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