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印度慶典 捕捉風光背後


沙漠節的觀眾席有時遠得可憐,何解基斯能近距離拍下駱駝扮靚比賽的盛况?「皆因一開始便當正自己心口掛着記者證,『博大霧』跑了出去!」(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基斯在印度北部著名古城亞格拉遇上抬花燈的小隊,這班為新郎贈興的工人,將沉甸甸的懷舊燈飾擱在肩上,跟紅色、白色的電線相依,步行時要遷就隊形和後方的發電機,得左顧右盼,不能行得太快或太慢,掙的真是「辛苦錢」。(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基斯(Christopher)(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騎白馬的小孩一身華衣,抬花燈的小孩衣衫襤褸,彼此的距離是天與地。「還有比這更大的階級差別對照嗎?」(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雖然沒有一樣貨品合我口味,但當地人如此雀躍確實感染了我,令我樂在其中。」沙漠節最後一天會舉行賣物會,這攤檔的店主正在推銷能繪畫各種圓形花紋圖案的文具,吸引很多人圍觀。(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拜火神過程中,部分女士失控般搖動身體,直至旁邊男性向她淋椰子水才「蘇醒」。「為何是椰子?聽過有說法是印度人很懂得賺錢,因當地南部才出產椰子,卻指北部的神喜歡椰子,要用此祭祀,造就貿易。」(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到「杰伊瑟爾梅爾沙漠節」,見到這個鬍鬚男拿起鏡子細意整理,粗獷不羈中又帶點嫵媚,相當有趣!(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明報製圖)
倪匡曾說: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劇本,只是你看不到下一章而已。正如商台節目主持人基斯(Christopher),7年前離港外遊,一去3年,人生逆轉,由對攝影一竅不通,到今天已是專業攝影師;變的還有生活方式,「以前好鍾意買衫,但回港後才發現,一個背囊已裝滿我所需要的,我覺得下半世不用再添衣,物慾渴求很低,反而珍惜與朋友相處的時間」。如今去旅行遠比返工重要,深信旅途上廣結朋友,不作死板行程,才會碰到最意想不到的人與事。2012年初,基斯遊歷印度3個月,其間多次參與當地喜慶活動,細看現場拍下的相片,或熱鬧,或神奇,或無奈,大概也感受到當地只此一家的風土人情。
外遊3年 激發「攝影師基因」
2008年夏天,基斯手持澳洲和新西蘭的工作假期簽證離港,「沒讀過大學,想到外國生活,令英文流利點,終在31歲生日前的1個月拿到Visa」。花了兩年時間,打工掙了些錢,適逢彼時澳元和紐元匯率高企,他覺得去南美洲比留在澳洲更划算。智利、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玩了足足一年;漫長旅途,基斯只用DC仔拍照,每按一下快門,體內的攝影師基因便浮現多一點。「我向來深受顏色吸引,南美洲的事物很colourful,很想記錄下來,我發現只要畀心機影,多找幾個角度,多拍幾張,也會拍到頗不錯的照片。」
曾在秘魯Ccoyllurqui和巴西里約熱內盧遇上兩名攝影師,基斯從兩人身上學曉畫面構圖和顏色處理等技巧,往後藉着反覆實踐,將這些細碎的攝影知識融會貫通,漸漸內化成自身功架。2011年7月返港後,基斯為電視節目《京都蘇GOOD》任製作統籌,酬勞是約值2萬元的數碼單反相機套裝,翌年1月,基斯往印度旅行,帶同這套裝備,在當地一展身手。
沙漠節 男女駱駝爭豔
3個月的印度之旅,他由西部的杰伊瑟爾梅爾(Jaisalmer),一直玩到東部大城市加爾各答,足迹遍及約20個城市,拍個不停,其中最能夠吸引其目光的,是當地的傳統喜慶活動。他選擇在年初出發,原來是不想錯過一年一度的「杰伊瑟爾梅爾沙漠節」(Jaisalmer Desert Festival),這節日每年1月底至2月左右舉行(2016年沙漠節將於2月20至22日舉行),一連3天,展示沙漠獨有生活習慣與文化傳統,活動繽紛多彩,首天頭炮有三大「選美會」:沙漠先生(Mr. Desert)、沙漠小姐(Miss Moomal)及最長鬍鬚(Mr. Moustache)。第2天的焦點落在駱駝身上,包括駱駝扮靚比賽,專人示範修剪駱駝毛,以及駱駝馬球(Camel Polo);由印度邊防士兵(Border Security Forces)參與的「人駝表演」Camel Tattoo Show是重點節目,既有駱駝列隊行進,亦有高難度的體操演出。最後一天節目更豐富,駱駝賽跑、賣物會、民歌音樂會,還會放煙花。基斯說,沙漠節如嘉年華般氣氛熱鬧,到場的居民和遊客人數眾多,但沒見過有港人蹤影。
豪氣婚禮 工人衣衫襤褸
說到喜慶日子,怎少得婚嫁大事?「2月的印度未踏入雨季,又不是太熱,是結婚季節。」了解印度文化的讀者大概知道,當地人辦婚禮相當鋪張,晚上大鑼大鼓的遊街「曬冷」!「印度人婚宴會連辦數天,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新郎騎白馬走去新娘的家,男家親屬列隊巡遊,更有樂隊伴奏,整個團隊達數十人,他們會向途人派糖、雪糕和雪條,彰顯家族財富。」印度電力供應不穩定,入夜後街上幾乎沒路燈或相當昏暗,故男家額外聘人抬花燈,令隊伍看來更金光閃閃。細看基斯在烏代浦爾(Udaipur)、布什格爾(Pushkar)和亞格拉(Agra)拍下的相片,發現眩目花燈的燈座外層包裹金屬或石屎,重量相當,又繞着電線,連接後方發電機,感覺有點危險,但部分負責抬燈的竟是小孩和婦人,「我在旁看到很強烈對比,主人家那麼雍容華貴,那麼開心,但抬花燈的人很多時都苦口苦面,有些小朋友連鞋也沒得穿,衫又污糟又穿窿,中國人結婚連侍從亦要穿得好看,但印度人不會介意,當中含有很重的階級觀念」。
嫁女拜火神 「附身」狂舞
男家要炫耀,女家要拜火神。現時印度八成人口信奉印度教,教徒婚前得拜火神,基斯在烏代浦爾曾目擊這項傳統習俗,一眾女家親屬,男女衣著皆光鮮,部分女人頭上頂着椰子、鮮花和壺狀器皿,浩浩蕩蕩的在大馬路上步行入廟,經過點火、獻花、灑米等儀式,離廟前以水把壺注滿,放回女人頭上,之後她們闔上眼,由旁人攙扶引路,在同一條馬路上走回頭路,隨行樂隊奏着節奏重複的鼓樂,接下來「超自然」事情發生了,「一路走,她們便一直猛烈搖晃身體,像發瘋似的起舞,後來身體顫抖、睜大眼大叫,最終倒在地上,隨行的男性便砸爛椰子,把椰水往女性頭上灑,隨後慢慢『蘇醒』過來。」基斯的朋友這樣解釋:印度教徒每有婚嫁都會參拜,求火神見證,他們深信,女士們在鼓聲催眠下獲神明「附身」乃大吉之兆,至於灑椰水,就是將之奉獻火神,冀得到祝福。
◆作者Profile
基斯(Christopher)2003年加入商業電台,與蘇施黃、泰山一同擔任《友誼萬歲》節目主持,2008年離職後曾到澳洲及新西蘭工作假期,再到南美洲及歐洲旅行,其間開始鑽研攝影,2011年回港後成為自由工作者,參與電視節目製作,撰寫電台旅遊聲音專欄,發表旅遊文章;現為全球最大圖片經銷商Getty Images的特約攝影師,以及商台節目《大玩派》客席主持。
fb:www.facebook.com/tracksofchris
◆當地人能吃的,我都照吃
都說年初是印度人的結婚季節,基斯剛到印度時,身處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短短一個月內,已三度獲邀出席婚宴。身為外國人,出席印度人的宴會,他表示切忌揀飲擇食,「人家邀請你享用的食物,請盡量吃掉喝掉,這是一種尊重。」他提出這一點,皆因很多香港人怕污糟,覺得當地衛生環境欠佳,結果什麼也不敢放進嘴裏,「『賞面』很重要,如你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很難跟印度人打成一片。」他向來奉行的飲食哲學是:當地人能吃能喝的,我都照做,「讓當地人覺得受尊重,能看到當地文化的機會便更大」。
■旅遊錦囊
簽證:特區護照及BNO均須簽證,查詢:3970 9900(印度駐港總領事館)
機票:香港直航新德里,連稅及附加費票價$4637起,查詢:www.jetairways.com(JET AIRWAYS)
匯率:1港元約兌8.3印度盧比(INR)
旅遊資訊:tourindia.com(TOUR INDIA)
文﹕蔡俊業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方曉盈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