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迷衝出香港挑戰難度 裸辭攀石 遊歷名山

狂迷衝出香港挑戰難度 裸辭攀石 遊歷名山

▲天然石牆的環境變化多端,而且比人工石牆更高,挑戰性更大。(wongkwokluen提供)

 

【明報專訊】攀石自從入選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的比賽項目,不少香港攀石好手摩拳擦掌,紛紛加強訓練,期望能在明年代表香港出戰奧運。攀石高手劉紹基(Gary)近半年亦積極加強訓練,每星期操六日,甚至辭去工作全情投入;不過,他的努力卻並非為了出戰奧運,原來只為即將開展的攀石之旅。即使只是玩,他也要玩得專業!

要形容Gary,他肯定屬於超級攀石迷,為了提升自己的攀石技術,他可以很瘋狂地訓練;為了出國挑戰高難度的石牆,儲夠了錢便會辭去工作,離港遊歷世界各地的名山石牆,更兩度展開為期長達一年的攀石之旅,然後才回來工作儲錢及訓練,為新的旅程作好準備。現時他又再次辭去工作,專心訓練攀石技術及體能,為即將展開的攀石旅程做好準備。

最難得的是,他的攀石嗜好一直獲太太Sam全力支持,甚至放下工作陪他一起出發。雖說二人結緣於攀石牆,但很多時候為了將來的生活,背後的女人或會變得精打細算。「將來的事太難預測,現在不去,他日老了體能差了,已未必能夠攀上那些石牆;而且可能還有其他事發生,到時自己想去也去不了,後悔也太遲。」Gary及Sam異口同聲說。

 

一星期練足6日 樂在其中

在Gary的生命中,攀石佔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大約在2005年,朋友介紹他試玩攀石,他很快便愛上這運動。「可能自己有少少天分,比起其他人較快掌握到某些攀石技巧,教練便邀請我接受專門訓練,除了教授各種攀石的技巧,亦會做很多負重的體能訓練。」Gary說以往的攀石訓練不似現時般科學,以引體上升為例,現時會因應所需訓練的肌肉,而調整雙手握桿的位置、下身動作的配合等,但以往則只靠增加引體上升的次數或負重量去操體能。「因為太喜歡攀石,我每星期可以練足六日,所以技術提升得很快,約一年已可應付7b級別難度的路線。」而現時能完成8c難度的香港人十隻指頭已可數齊,曾試過完攀8c+的就更少(攀石難度等級標準見另文),而Gary就是其中之一,他說全賴自己能夠挺過這些看似沉悶、實際上樂在其中的訓練,因為他實在太渴望盡快提升實力,挑戰更高難度的攀石路線。


▲石牆訓練﹕為了鍛煉上半身的肌力,Gary每天要進行各種不同的訓練動作,其他人或感沉悶,但他卻樂在其中。(周群雄攝)

 

忍不住問他除了攀石,平常還有什麼嗜好,Gary想也沒想便說沒有。「如果要做到某些目標,例如挑戰grade 9的難度,其實真的沒有太多時間。」之前在澳門工作,他每天下班後就是回家訓練三四小時,並試過在家裏及附近的攀石中心自建訓練石牆,增加訓練的效率。他說以往也會上網看有關攀石的影片,了解其他國家的天然石牆資訊,「但因為看來看去也只得那些,加上可能現時大家也習慣速食,影片只會節錄某幾個位的片段,對了解整條路線的幫助不大,感覺上很浪費時間,所以現在已沒看了」。就連參加攀石比賽,Gary也覺得浪費時間,「以前試過參賽,也拿過冠亞軍,但因為參賽者要輪流爬,參加一天賽事可能只爬到一兩次,期間就只能一直等」。寡言的Gary說等待的時間很悶,而且每個參賽者只得一次機會,如果無法完成,也不可再嘗試其他解決方法,難受的感覺絕對會比技不如人更高,所以他不再參賽,只是一味練習。


▲雖然攀石有主繩保護,但每次失手下墮,垂直高度也近乎20米,頗得人驚。(受訪者提供)

 

重複攀爬 累積經驗

自從2008年去了第一次攀石之旅,Gary便計劃兩年後再出發;可惜有天他突然拉傷腹部,連牀也無法下,足足要休息四個多月才可重新訓練,所以唯有將旅程延遲,「當時情緒真的有點低落,但經過約四個月操練,發現已差不多回復狀態,於是在2013年又再出國,今次更去了歐洲多個國家,例如法國、西班牙、英國及保加利亞,盡情享受攀石的樂趣」。他會在每個地方停留約兩個半月,「其他朋友有工作在身,可能只能逗留兩個星期;但如果想解決當地一些grade 8以上的路線,其實未必足夠,因為首先要適應當地的氣候及環境因素,由一些grade 7的路線開始爬起,調整身體狀况後才會更有把握」。

當成功解決了一條路線,一般人都會急着挑戰另一難度,Gary卻會在同一路線上重複攀爬,例如香港約20條難度介乎8a至8b的路線中,他差不多解決了九成多,而且更重複爬過多次,「好像東龍島其中一條路線,第一次完成時我覺得很困難很辛苦,但隨着攀爬的次數增加,我發現之後已可用較輕鬆的方式完成,然後又會試着減少休息次數,或專揀更細更難的攀岩點借力,即使爬同一條路線,每次也會有新的發現」。

這些新的嘗試,讓Gary更了解身體可以做出那些動作,累積經驗值,「將來面對外國的陌生石牆時,就可有更多方法應對」。的而且確,選擇留在comfort zone,或許可以一道板斧駕輕就熟地解決問題;不過人生豈會有長遠的「安全地帶」?多幾招殺手鐧,自然更有着數。


▲Gary說平常在天然石牆攀爬時要落安全繩,但如石牆下的水夠深,就毋須佩戴,爬到路線終點就可放手墮入水中。當然,墮入水中始終有一定危險,大家應小心衡量。(受訪者提供)

 


▲一般人去這些天然山洞主要是參觀,誰會想到可以經石牆爬到天頂位置的洞口?(受訪者提供)

 

攀石裝備

(A)安全吊帶(harness):用以連接主繩,其設計有助分散下墮時的衝擊力。 (B)攀石鞋:可將腳的力量集中到腳尖上,即使落腳點很淺或小也可施力,穿著時非常貼腳。 (C)鎂粉袋:用以放置吸收手掌上汗水的鎂粉,令雙手保持乾爽,增加摩擦力。 (D)快拆扣(quick draw):可讓攀岩人士快速將扣掛入石牆上預先設置好的確保點(bolt),可縮短失手時的下墮距離,減低受傷風險。 (E)確保器(belay device):用以連接主繩及安全吊帶,可增加主繩的摩擦力,在失手下墮時有減速的效果。 (F)主繩:主要用於連接攀登者與保護者之用,當攀石者向上爬時,下方的保護者除了要放繩讓他移動,亦要即時放鬆或收緊主繩,確保對方可活動之餘,失手時亦不會下墮太多。


▲周群雄攝

 

石牆小知識﹕石牆難度分9級

為了給石牆難度分級,在攀石運動的發展過程中,各國的攀石愛好者均發展出一套難度系統評分標準(如法國、美國、英國、澳洲、南非等)。當中最為流行的有法國及美國兩套系統,文中提及的難度級別,就是以法國系統為標準。這項標準將石牆的難度劃分為9級,每級之間又以「a、b、c」區別,a較容易而c較難。如難度介乎三者之間,便會再加上「+」去標示。現時世上難度最高的天然攀石路線,是於挪威Flatanger的一條45米長路線「Silence」,它的難度達9c級別,亦是全球唯一一條9c路線。

由首位完攀路線者評級

要為攀岩路線評級,一般是由首位完攀這條路線的人給出評價,評級標準為攀石路線上有多少難關(bouldering problem)要解決,這便牽涉到攀爬動作的難度、可供借力的攀岩點大小及多寡、休息位置的數量等。不過,難度評級也並非一錘定音,其後完攀這條路線的人也可以給予評價,所以難度有可能會再作調整。以上述的Silence為例,由於直至現時為止只得捷克的攀岩高手Adam Ondra一人完成,所以日後如有其他人完攀,難度便有可能會被降至9b+,又或調升至9c+。

現時香港有不少室內攀石中心,內裏設有不同難度的人工石牆,供初學者學習及讓攀石愛好者練習,其中位於北角的攀石中心Verm City(www.vermcity.com),更設有不同的運動攀登設備,例如須佩戴安全攀石裝備的高牆,以及只需要保護軟墊的抱石(bouldering)牆。


▲位於廣西桂林的陽朔是有名的攀石勝地,其中這幅白牆更吸引不少攀石愛好者挑戰,Gary說其首條8c路線就是在這裏完成。(受訪者提供)

 

文:周群雄

編輯/陳玥玲

美術/謝偉豪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