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館 「酷」以外的包浩斯

新展館 「酷」以外的包浩斯
方正外形——Bauhaus-Museum Weimar採用monolithic設計,呼應地勢歷史。(Dawn Hung攝)

【明報專訊】當我們談及Bauhaus時,大都以設計及建築作為切入點。但當到達Bauhaus發源地德國Weimar,一訪新開設的Bauhaus-Museum Weimar時,會明白到這個正值百周年紀念的思潮,其實與政治及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呼應地緣政治

談到Bauhaus,我們都會想到方正的線條,現代主義先驅思潮等,與簡潔畫上等號。但意料之外的,是與主理Bauhaus-Museum Weimar建築師Heike Hanada會面時談到,這座新落成博物館所在地的政治背景。

「這個是一個人工地段,本身是一個河谷,與旁邊的Weimarhallenpark同等高度,約與現時高度有6米之別。這個地形變化,是基於德國在1936年,即納粹時期建造Gauforum省公共集會所,納粹黨需要將原有的中世紀建築及民居清拆,建立大型廣場作展示軍事實力及納粹主義。希特勒於各地亦有建立Gauforum,但由於他本身對Goethe(歌德)及Schiller(席勒)兩位經典文學大師的熱愛,Weimar亦成為希特勒喜愛的城巿之一。選址城巿內的這個特定地段,是因為鄰近火車站,所需要拆卸的建築物相對地少,同時接近現代化的公園。」Heike Hanada說。

Heike Hanada(Dawn Hung攝)

看到Bauhaus-Museum Weimar時,沒有想像中的Bauhaus。反之,有着經典建築物的外形,比較像一座巨型石碑,與旁邊的Gauforum建築風格相近。細看過Heike Hanada的作品,其建築體系具多樣性,如以現代的玻璃建築為本的Stockholm Public Library便是一例。

「我本身是一個contextualist,所以設計亦會按地方本身的肌理行事。 如Gauforum本身的建築以巨型石碑(monolithic)為形態,突顯納粹黨的權威感。我設計的Bauhaus-Museum Weimar,亦是呼應這個地方及城市本身的地緣政治(geo-political)形態。選址建於Weimarhallenpark旁邊的Bauhaus-Museum Weimar,是希望能為地方帶來正能量之餘,亦能透過地段的高低帶出此地的歷史。博物館用上monolithic的設計,是因為策展人員希望能減少館內展品受到光害的影響,同時呼應Gauforum的建築形態。」

外形不太Bauhaus

不少人對新建博物館沒有重新演釋Bauhaus特質而有所質疑,但假如着重實際功能是Bauhaus的精神,Bauhaus-Museum Weimar的monolithic形態,其實滿足了策展人的實際考量。「當我參與設計比賽時,並沒有想到重新演繹Bauhaus風格。一來,我們身在Bauhaus的100年之後,即使是各個Bauhaus大師,亦不會重複之前的風格。

再者,Bauhaus本身並非以回首歷史為本的主義。個人而言,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整個設計運動中最重要的建築師。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對Bauhaus的體會,我亦不相信有一個統一定義,即使是Gropius於1940年代亦對此作出批判,認為統一理論會過於狹隘。Weimar本身是整個運動的起點,與Dessau的經典Bauhaus風格大大不同,以表現主義、深奧(esoteric)、畫作、藝術家修為為主,較具實驗性,較expressionist。反之,整個建築物外是為經典建築立下新定位,如設計並無傳統屋頂,入口的不對稱設計,便是當中例子。」

樓梯貫穿博物館——設計以一長樓梯貫穿整座博物館。(Dawn Hung攝)

Heike Hanada說,「建材方面用上現代水泥,感覺平滑,細緻有如石塊,但地庫則用上噴砂效果營造質感對比。室內設計部分,則以呈現Bauhaus為主,所以設計、家俬均主要用上中立簡單的款式,讓整個空間成為畫布一樣,而非模糊空間與展品之間的界線。同時亦用上雙層樓底高度的空間、打通間牆等設計方法,減低沉重感,營造輕盈空間。」

打通間牆——打通間牆能減低沉重感,營造輕盈空間。(Dawn Hung攝)

建築的功能佈局,能解除大眾對Bauhaus-Museum Weimar外形不太Bauhaus的疑慮。但個人更感驚喜的,是博物館建築本身如何為當下帶來政治氣候的反思。「博物館建築有一種防禦感,但內裏的Bauhaus展品,則為參觀者帶來前瞻未來的感覺。個人十分喜歡這種強烈的內外對比。另外,建築表面亦裝有24條橫間燈光,於夜間溶化巨型建築的重身感覺,讓建築在不同時間能造出輕重有致的視效。」

藝術空間——德國法定公共建築2%的空間需要用作藝術空間。大堂放置了Tomás Saraceno的作品Sundial for Spatial Echoes。圖中可見博物館的間條天花設計,將抽氣、空調等細節藏於天花之內。(Dawn Hung攝)

除了建築本身,Bauhaus-Museum Weimar的窗口坐向,亦具政治意識。「各個窗口能看到不同的城市景觀,但當中有一個窗口,能遠眺到Buchenwald的Figurengruppe Fritz Cremer前最大集中營紀念碑。我希望透過這個博物館建築,來對歷史提出疑問,讓人留意到這個地方的歷史。到Weimar的遊客,大都不為意這些歷史。但在這個極右主義上揚的世代,我們正正需要討論的空間,自歷史學習極端主義的惡果。」

遠眺紀念碑——其中一個窗口,能遠眺到Buchenwald的Figurengruppe Fritz Cremer前最大集中營紀念碑。(Dawn Hung攝)

文:Dawn Hung(www.sedimento.co)

編輯:陳淑安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延伸閱讀:
實驗展品:Bauhaus 3個據點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