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曼哈頓 撿拾藝術寶石


美國金融家John Pierpont Morgan在1906年出資興建私人圖書館The Morgan Library and Museum,他死後於1924年才對外開放。圖為設於中庭的Morgan Café,陽光把玻璃窗上的顏色照進館內,感覺溫暖。(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CW Pencil Enterprise是一間只售賣與鉛筆相關文具的小店子,位於在小社區Lower East Side。(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每個人到訪Lower East Side都該去Tenement Museum,先了解當地的移民文化和歷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Greenwich Village是紐約一個藝術氣息較濃的區域,很多藝術活動都在當中發生,被喻為反美國主流文化的大本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紐約小街滿是特色咖啡店,其中Cavi最愛La Maison Du Croque Monsieur ,常在此的小閣樓裏逗留一天。(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Mcnally Jackson Books 的咖啡店以書本作主題,藉書本帶出空間之美,天花頂的串燒書本燈設計十分別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Cavi(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多少人對紐約曼哈頓(Manhattan)的第一聯想是來自活地阿倫的電影《曼哈頓》?小資品味、現代化、知識分子、繁華、亮麗……彷彿,黑白色調的諷喻很大。
Cavi最初討厭曼哈頓,第一次,到訪十天,厭那財氣與臭氣。三年後,第二次,竟逗留了180天,不是以一個觀光客的身分而是走進去生活,令她對曼哈頓的印象改變了。之後還去了第三、第四次。能夠令這個香港女生改觀的原因,是當地對設計的尊重和熱愛。當然,她是一個設計師,眼中的曼哈頓不是黑白色,而是充滿藝術色彩。
下東城——文化大熔爐
「殘舊的地下鐵內住滿了穿梭着路軌的老鼠大哥們;黑色的垃圾膠袋佔領着每條氣味怪怪的大街小巷;結帳時都不服氣地要多付15%沒有服務的小費;四周都擠滿了遊客血拼的5th Avenue…… 」Cavi最初對紐約的印象便是這個樣子。妹妹在當地讀書,Cavi像很多想出走香港的年輕人,順理成章挑選紐約作為目的地。「住在Financial District,望出去就是Broadway大道上的銅牛雕像。」商業區,沒趣得很。但既是抱着來體驗的心,便要有走進城市的包容心,落地生活跟觀光始終不同,「小街小巷充斥着滿有個人特色的設計小店、咖啡店,其實當地就是每一天都有新的藝術和設計展覽開幕,每一刻都覺得與藝術設計距離很近」。
彩色咖啡館 陽光照出時節
眾多博物館之中,Cavi尤愛位於著名麥迪遜大道的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及其咖啡店(http://www.themorgan.org),是城中一個hidden gem(埋藏的寶石)。「Morgan Café 位於中庭,高高的樓底令人感到自在,還有,陽光把玻璃窗上的顏色照進館內,本來稍微嚴肅的氣氛也被塗上七彩顏色,變得溫暖起來。」這其實是藝術家Spencer Finch的裝置藝術作品A Certain Slant of Light。說來,因為博物館以收藏古書享負盛名,中古世紀的藏書、手稿堆疊數層,Spencer Finch就以其中一本著名古書Book of Hours 《時令之書》,一本按照日曆以及用色彩來安排的祈禱書作靈感,以不同色彩代表不同時節。當日光映照,穿透不同顏色玻璃,便會構成不同的光影效果,提醒大家時節又變了。「陽光,是當地人很珍視,並常善用於空間的元素。」
但說到像Cavi這般的愛好設計者真正要拜訪之地,則是下東城(Lower East Side),一個在曼哈頓南部的小社區。歷史上,它是不同種族的大熔爐,上世紀幾乎都由藍領階級的移民者成就了這個neighborhood。
後來伴隨着一種gentrification——將日漸破敗的市區改造成中產階級居住區的趨勢和渴求,畫廊、設計小店、studio flat、特色餐館一湧而進,新舊住宅並存,相映成趣:「相對下東城來說,East Village有很多日本人和日本餐廳,West Village則環境優美、有很多名設計師品牌,比較商業化。我喜歡從East Village一路走到Lower East Side,有很多當地設計師開的小店。」像以鉛筆為主題的文具店CW Pencil Enterprise,門面是古董店但內裏是餐廳的Beauty & Essex,和黑膠唱片店等。據知,因着這種gentrification,現實是一個小單位的租金都要每月3500美元(約27,300港元)左右。
百年「公寓」 記錄移民故事
Tenement Museum(移民公寓博物館,http://www.tenement.org)正是將這小區的一代移民文化解構得詳盡的博物館。這樓高四層的老建築屹立百多年,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時乃當地移民者的住所。博物館人員根據當年的人口紀錄調查,再聯絡和造訪當年住戶,漸漸整合出完整的資料和歷史面貌,在館內復原歷史中的家居、工廠、小店模樣——一個個德國、波蘭、猶太、愛爾蘭移民家庭的故事都可在這裏找到。Cavi說,參觀者必須參加導賞團才可入內參觀,如此一來,又證明了博物館對歷史的珍視。
【藝遊必去小店】
迷戀鉛筆手藝 CW Pencil Enterprise
以鉛筆為主題的文具小店,其中有售上世紀20至50年代出產的鉛筆和鉛筆刨。店主Carolline Weaver的母親是一個鉛筆迷戀者,她們想在這個鉛筆工廠逐漸式微的年代,讓人重新審視製作和設計鉛筆的手藝。
地址:100a Forsyth St, New York, NY
網址:http://cwpencils.com
為你選張小卡 Greenwich Letterpress
位於西部的Greenwich Village是Cavi另一個較喜歡的小區,是「很不紐約」的小區。「每次來總會去探訪這家文具雜貨小店Greenwich Letterpress,靜靜地逗留一陣子。店內員工不多,他們都在旁邊的印刷室工作,我可以一個人自在地仔細的欣賞每件產品。」
店子有着各個時節的心意卡,還有很多其他用途的卡款予以選擇。每張卡的售價大約是4至6美元(約31至47港元):「正是因為他們很重視生活文化、節日的細節,才成就了這樣的印刷設計和小店空間。」
地址:39 Christopher St, New York, NY
網址:http://greenwichletterpress.com
與「吐司先生」歎咖啡 La Maison Du Croque Monsieur
同樣在Greenwich Village、於大學旁的小小咖啡店。Cavi最喜歡是其閣樓,小小的空間只有十張木桌椅左右。「Croque Monsieur在字面上解作吐司先生,是法國咖啡店最經典的菜式之一──法式烤火腿芝士吐司。菜單上的所有菜式都幽默地以 “Mr.” 作開端。在15位吐司先生中,我最欣賞NO.6 MR EDUARDO——Bresaola(風乾鹹牛肉)、Smoked Mozzarella(水牛芝士)、Bechamel(法式白醬)和Truffle Oil(松露油)。」
地址:17E 13TH St New York, NY
網址:http://croquemr.com
「書本燈」頭頂飛 Mcnally Jackson Books
另外,從Lower East Side走至著名的SOHO區亦有很多特色小店,其中包括這間位於Nolita的「書店中的咖啡室」。「室內設計加入了很多與書本有關的元素。我喜歡天花上的裝飾,幽默地把燈泡和書本穿插在一起,它們的姿態就像在我們頭頂上飛舞着。店內有一道圓拱形牆壁,一張張原本在書中的頁紙整齊地貼滿了整幅牆。」咖啡店擺放着一部印刷機,提供書本自訂印刷服務,每星期更會舉辦讀書會和活動。
地址:52 Prince St, New York, NY
網址:http://mcnallyjackson.com
【旅遊錦囊】
簽證﹕特區護照及BNO均須簽證,可在網上填妥表格後,到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申請辦理
(電話:2523 9011;網址:http://www.ustraveldocs.com
機票﹕香港直飛紐約曼哈頓地區機場,乘坐American Airlines約11,500港元
查詢:http://www.united.comhttp://skyscanner.com.hk
匯率﹕1美元兌約7.8港元
■Profile
Cavi大學主修廣告設計,迷戀設計。畢業後成為平面設計師,但不甘每天困在冰冷的辦公室,一年後獨自到紐約生活,體驗當地設計風氣,增廣設計視野。
fb﹕http://www.facebook.com/cavii
文:Emma
編輯﹕洪慧冰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