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雖然處處摩天大廈,但要看到太陽西沉地平線的落霞景象也非難事,來到遠離城市高樓的元朗下白泥,真正將繁華都市遠遠地拋在背後,眼前是一片遼濶的泥灘,好像怎樣也走不完,赤足走在退潮的泥灘上靜看倒影着的漫天遊雲,如交響詩的美景毫不意外被拍友們喻為香港最佳觀賞日落之地;霞光將盡時淺灘漸漸融入一片藍色當中,連空氣中也飄散着一種毋忘我藍那樣濃郁夜海的氣息。


淺灘倒影賞日落藍天

從城市漸漸走到城鄉的交界,在鴨仔坑村一下車,便被咖啡座前的一大片供遊人休憩的青草地所吸引,一行整齊的小木屋甚有歐陸海濱的格局,坐下來喝杯咖啡感受一下鄉村特有的熱情,看看腕錶距離日落時份只剩數分鐘,於是隨着漫天紅雲漫步到海邊,眼前的海邊是一片退潮後廣濶的泥灘,靜寂的幾聲歸鳥鳴啾,令人感覺真正的遠離了繁囂,感受到香港最寧靜自然的一面。

這裏的日落可清澈地看到太陽一點點地沉下海平線,像大自然奏出最為澎湃的交響詩,此刻景象美不勝收;沿岸海灣潮退的浪花沖擦過排列整齊的紅樹林,一望空闊的泥灘佈滿了許多的坑坑洼洼,在斜陽折射下成了一塊無邊無際的巨大藍色屏幕;海風夾帶着海水潮濕的味道,夕陽在水面留下光的幻影,我們看着彼此的影子愈拉愈長,彷彿置身於一幅夏卡爾藍色天空的油畫當中。

隨着日落黃昏的景致,晚風吹起陣陣漣漪從水面上傳過來,村民也都聚在魚塘旁邊享受這清涼;自然主義作家梭羅就曾寫下散文詩<瓦爾登湖>,追尋的恰似眼前田原牧歌般的寫意歲月,每個人來到這裏也都有一刻嚮往過如此恬靜的生活吧!

活潑生態看飛鳥游魚

一望空濶無人的海岸卻滿有歷史, 考古學家在此挖掘出香港最古老4,000 多年前的古陶器及石器,相當於商朝時代,下白泥已有最早的香港人在此聚居!

在此歷史悠久的長灘我們並肩散步到灘岸盡處,在漸暗下來的日落映照間, 有一座下白泥古蹟碉堡, 清末孫中山的追隨者在這裏建此碉堡訓練軍人, 那年月長灘人煙稀少, 碉堡以青磚建造, 在歲月流年中顯得熠熠生輝, 日落藍色時刻映照下格外好看。

我們在泥灘旁的紅樹林遇上了幾位觀鳥專家, 才曉得這裏原來是個觀鳥天堂, 他們從天亮一直守候到天黑, 等候這裏的大明星人見人愛的黑臉琵鷺,這種罕有季候鳥全世界僅剩下數百隻, 而每年竟有200 隻會在秋天飛來這片濕地棲息!他們靜靜地欣賞着小白鷺展翅多優美, 遙指着一群翱翔的飛鳥, 讚嘆着低飛的一群鸕鶿跳躍得多漂亮, 對於城市人來說, 這個鳥的天堂可真繽紛壯觀。

當我們跟隨着潮退,看着泥灘上處處出現可愛跳躍的彈塗魚和橫行急走的招潮蟹, 偶然發現一隻有趣的細小馬蹄蟹,其實這是古代的生物,從1.5 億年前一直存活到今天的「活化石」,幼小的馬蹄蟹在泥灘生活一直到長大,才游出去千萬里遠路的大海,展開飄游到遠方的漫長旅程,每年卻又跟隨着生命的神秘時鐘,游回來這個出生的故鄉孕育下一代,日月流轉這大自然的時鐘確實奇妙無比!

Contributed Writer: Grass Cho
Contributed Photographer: Romain Jacquet-Lagrèze

探索香港日與夜之間的藍色時刻

添馬公園內有難得一見的夢幻奇景,一直是城市中保守着的一個小秘密,唯有日頭褪盡,夜色初上的藍色時刻,站到打磨光滑倒映夜空的長凳,才可看到此刻奇景。四邊是城中商廈散發出藍寶石般的璨亮光芒,就像身邊的她佩戴着江詩丹頓Overseas小型號鑲鑽腕錶一般亮麗無比; 這時看看我的Overseas世界時間腕錶,可即時看到地球上另外兩個美麗的「天空之鏡」,澳洲鹽之沙漠此刻幾多點?玻利維亞鹽湖又是什麼時光?而最重要還是此刻當下,萬籟俱寂,我們幸福地感受到猶如置身「天空之鏡」的奇妙幻境當中!

Photographer

Romain Jacquet-Lagrèze
居於香港的法籍攝影師Romain,去年出版的The Blue Moment攝影集完全捕捉了香港日與夜之間城市那種超現實的藍調。其攝影作品曾在歐洲及亞洲展出並先後刊登於 The Guardian、National Geographic、CNN、Wall Street Journal等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