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牆畫逐漸披上藍調的夜色,日暮時份,我們的旅途剛好來到中環,來到一條陡斜的長街,這條街依山而建,從中環街市一直沿階梯型的斜道往上走,穿過樓宇間的夾縫與崎嶇不平的斜巷來到半山的羅便臣道,從現代化的都市一步步走進靜謐的半山宅第地段。事實上這條歷史悠久的卑利街,正演繹出中環歷史時光的變遷,一代代香港人踏過留下時間的印記,風雨沖擦留下的軌跡訴說著中西區散發著的獨有舊城與現代化的歲月情懷。


摩登鮮豔塗鴉

中西區的街道雖然以名人命名,然而經過華人豐富的聯想,皮爾爵士可以變成商人喜愛的「卑利」街道,事實上這條從開埠已開始發展的長街,的確為商販們帶來豐衣足食。我們傍晚時份穿過這裏摩肩接踵的路邊攤,頭頂懸滿了低低壓着路邊攤的招牌,這些不是繁華大街上璀璨耀眼的霓虹燈大招牌,而是簡單鐵架釘 上大字鐵片,斗大的紅字因歲月變得暗淡,卻依舊可見濃濃的人情味,像悅來、美新、利來等名字都是歡天喜地的帶着生活氣息,樸素中有着韻味。

今天這條街道七、八層高舊唐樓的牆壁上,添加了不少鮮活的街頭牆畫,像荷李活酒店的牆上是瑪麗蓮夢露與差利卓別靈等影星肖像,唐樓牆上還繪上密麻麻魚骨天線房子、頭戴鮮花的拉丁女郎畫像從牆上一路跳舞跳出來、大排檔懷舊的牆畫引人走進去一探究竟……

從高處望下來,街道的縫隙中可一路看到中環城市矗立的商廈高樓,再望遠處是藍色的海港對岸華燈初上,可見太平山卑利街的斜度有多厲害;昔時富泰人家是要由轎夫抬上半山,從前上到半山一段已是專門供外國人居住的地區,後來華商逐漸富裕才買下那些維多利亞式別墅,改建成今天一行行優雅唐樓式樣。

我們最喜歡這一帶特色的食肆,像歷史悠久的「蓮香茶樓」,初期是一家賣餅賣茶出名的茶室,前前後後還開設有不少綢緞莊,舊時大家閨秀難得周末來到茶室品茗,順道往周邊的綢緞莊造一套簡樸的藍布長衫,舊時年代的生活簡約而細緻,那時代人們泡一盞茶的時間不多一分一秒,裁一件衣裳也是不差一毫一釐,今天這等微末的細藝已逐漸被人遺忘。

斑爛藝術時光

以綠樹林蔭的荷李活道作分界線,從下段的繁囂,走到上段的寧靜,這一段原本是植滿冬青樹(Hollywood) 的長街, 荷李活道因而得名,初亮街燈的藍色時份,古樸的唐樓窗戶像打上了藍色的眼影,窗欄掛着些晾衣、幾株青青的盆栽,雜亂中卻滿有生氣。在荷李活道最著名的要算是「竹蔗水」店,我們最喜歡店面那張畫得紅紅綠綠的大畫,一家大小歡樂飲竹蔗水吃龜苓膏的畫面,跟外邊街頭的牆畫同樣充滿跳脫的色彩,斑爛的畫像令城市多添了活力生氣。

今天荷李活道已成了舉世知名的畫廊大街,傳統的古董店逐漸換上新時代色彩澎湃的新銳畫廊,這邊街落地大玻璃牆上掛着西方達達主義,對面街大型藝廊展覽着中國波普藝術,中西方畫作在這華洋共處之地為途人帶來悅目的享受,繽紛的畫作也點綴着傾斜的長街,為旅人帶來新的一天愉快的靈感。

這裏街頭巷尾也有不少型格餐廳與小酒吧,城市裏的文青搖着一杯紅酒在餐廳門外聊天、小酒吧門外溜出輕輕的爵士音樂,這是一條適宜放慢腳步細意欣賞的街道;小巷裏隱藏的咖啡館一如巴黎紐約,每到日暮時份,街燈下籠罩着一層淡淡藍色的時刻,總有幾個年輕人在緩緩呷着黑咖啡,說不定其中有幾位少年藝術家,他們的畫作正掛在對街入夜後依然燈火輝煌的畫廊靜待着知音。

Contributed Writer: Grass Cho
Contributed Photographer: Romain Jacquet-Lagrèze
Location: Uma Nota

探索香港日與夜之間的藍色時刻

添馬公園內有難得一見的夢幻奇景,一直是城市中保守着的一個小秘密,唯有日頭褪盡,夜色初上的藍色時刻,站到打磨光滑倒映夜空的長凳,才可看到此刻奇景。四邊是城中商廈散發出藍寶石般的璨亮光芒,就像身邊的她佩戴着江詩丹頓Overseas小型號鑲鑽腕錶一般亮麗無比; 這時看看我的Overseas世界時間腕錶,可即時看到地球上另外兩個美麗的「天空之鏡」,澳洲鹽之沙漠此刻幾多點?玻利維亞鹽湖又是什麼時光?而最重要還是此刻當下,萬籟俱寂,我們幸福地感受到猶如置身「天空之鏡」的奇妙幻境當中!

Photographer

Romain Jacquet-Lagrèze
居於香港的法籍攝影師Romain,去年出版的The Blue Moment攝影集完全捕捉了香港日與夜之間城市那種超現實的藍調。其攝影作品曾在歐洲及亞洲展出並先後刊登於 The Guardian、National Geographic、CNN、Wall Street Journal等媒體。